红色文化丨历史上的今天6月9日

2020-09-23

红色文化6-9

历史上的今天今天后的历史

思想高度决定价值高度

      1986年6月9—15日,全国案件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认为,对违反党纪的案件的审查处理,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和严肃慎重、区别对待的原则,贯彻党对犯错误党员“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要正确认识严肃党的纪律、端正党风与改革和经济建设的关系,用良好的党风和严明的党纪来保证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编后感: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党内生活思想方法和组织手段一以贯之。

      1973年6月9日,在阔别延安20多年后。周恩来又重新踏上了这片黄土地。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曾在这里度过十年的战斗岁月。对周恩来来说,延安不是故乡胜似故乡。这一天,周恩来陪同外宾参观了延安。

      周恩来在延安住下后,顾不上休息,要到街上走走。枣园是当年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人工作、生活的地方,今天,周恩来陪同客人来到这里,走进这些窑洞,历史的一幕幕仿佛又重现眼前。


      编后感: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一种革命精神,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毛泽东与鲁迅,是20世纪中国的两位伟人。毛泽东是思想家、政治家和革命家,文学造诣很高。鲁迅是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同为思想家,毛泽东与鲁迅看问题都很深刻,但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毛泽东更多地站在政治家的高度上,而鲁迅则定位在思想家的位置上。他们虽然未曾谋面,但是毛泽东对鲁迅充满了尊敬和敬仰之情,他多次表明:“我跟鲁迅的心是相通的”。

      1936年初,在上海的“托派”组织写信给鲁迅,挑拨鲁迅与中共的关系。6月9日,已经病重的鲁迅口授了一封信,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驳斥:“你们的‘理论’确比毛泽东先生们高超得多,岂但得多,简直一是在天上,一是在地下。但高超固然是可敬佩的,无奈这高超又恰恰为日本侵略者所欢迎……”对毛泽东们“我得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鲁迅提及毛泽东见诸文字者为数不多,这是十分难得的一次。正由于此,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多次讲话中都提到了鲁迅,称赞“鲁迅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编后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对自己的真实写照,也是毛泽东主席最喜欢鲁迅先生的一句话。


      2014年6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含的巨大潜能。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习近平强调,今天,室界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室界就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编后感: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2019年6月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的通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要通过广泛的学习宣传阐释工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编后感:当代中国,必须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